- · 《体育风尚》投稿方式[05/29]
- · 《体育风尚》收稿方向[05/29]
- · 《体育风尚》栏目设置[05/29]
- · 《体育风尚》刊物宗旨[05/29]
- · 《体育风尚》征稿要求[05/29]
如何做篮球课题(体育专业论文范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本课题是一个广义的素质,即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
6、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本课题是一个广义的素质,即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也称为素养。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7、学生素质
学生素质是指在学生个体先天成就的前提下,在未来环境、教育的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身心组织结构及
其质量水平。诠释相关概念以后不难发现,本课题中,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是自变量,学生素质为因变量,通过建设校园篮球文化,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环境布置富有特色,娱乐篮球、竞技篮球、篮球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师生全员参与,90%以上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80%的学生通过运球、传球、投篮技能考核,中高年级各班都有篮球队, 50%的学生能够参加校级篮球比赛,10%的学生成为篮球运动特长生,每年向上级输送篮球特长生,篮球“梦之队”参加省市级比赛保持冠亚军,全体学生的主要身体机能显性指标大幅度上升,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健康等内隐指标同步提高,80%以上学生具有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篮球精神以及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行为模式。
研究内容
(一) 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实践研究
1、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篮球文化主体“人”的因素,本课题立项以后,彻底改变“2个教练员,2支篮球队”的格局,1~6年级120名教师,1800名学生,人人参与篮球运动,掀起全校性篮球运动热潮并保持常态;
作为“物”的主体,学校有体育馆一栋,1443平方米,室内篮球场1块,室外篮球场3块,标准球架4副,学生用球1000个,近年计划加大投入,实现室外球场橡塑。
2、精神文化建设
重新构建校园环境文化体系,体育馆、运动场、走廊、橱窗、教室、会议厅等地方设置与篮球文化相关的标语、图案、雕塑等,营造浓郁的篮球文化氛围。
学校于2011年成立篮球俱乐部,冠名“常熟市聚沙青少年运动俱乐部”,4月份完成各级审批,构建组织系统,吸收团体和个人会员,成为本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龙头机构。学校成立水平二、水平三男女篮球各2队,取名“梦之队”。3~6年级26个班级班班成立男女篮球队,由班主任负责冠名。
学校中高年级每周增加1节篮球课,每周2节篮球文化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灵动的篮球》,由历史篇、知识篇、教学篇、训练篇、娱乐篇五个篇章组成。9名体育教师和活动课教师负责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每学期组织篮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依据相关文件资料,制定《篮球考级6级标准》,师生全员参与,开展轰轰烈烈的训练达标活动,每学期用三个月的文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三项篮球基本功达标训练,每月末组织达标考级,同时评选“运球之星”、“传球之星”、“投篮之星”,期末评比“篮球之星”,并记入《素质发展报告单》。
学校“梦之队”坚持长年训练,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组织参加市内外比赛,保持苏州市、江苏省冠亚军。学校每学期组织班际篮球比赛,成立“贝贝乐”啦啦队,为班级球员呐喊助威,呈现精彩纷呈的比赛场面。
大力倡导娱乐篮球,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共同心理特征,利用文化体育活动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文化娱乐活动,如:原地听信号启动追拍、抢“三线”、“贴膏药”、“后排抓前排”、“捡球接力”、“三人攻防”、“抓小鸡”、“圆圈追传”……在活动中不断创生游戏项目,活跃身心,享受愉悦。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篮球文化节,如篮球知识竞赛、篮球智力竞赛、篮球动画比赛、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征文、篮球展板、篮球电脑小报、篮球黑板报、篮球单项比赛、趣味篮球运动会、篮球游戏比拼、篮球宝贝(健美操)、展示球星风采、观看并介绍经典球赛……在活动中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篮球精神的洗礼。
唱响“团结、协作、拼搏、奋进”主旋律,作为篮球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整个篮球运动之中,迁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学做真人。
文章来源:《体育风尚》 网址: http://www.tyfszz.cn/zonghexinwen/2022/1221/2222.html
上一篇:体育节美篇前优美的句子(体育相关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